个人代购或将回暖?
2016-05-05 10:29:49 阅读(1091)
本帖最后由 鸡猪虾 于 2016-5-9 10:04 编辑 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的个人代购一度被认为是监管难题。跨境电商之后,因平台价格补贴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个人代购市场。有人说,此次税改使得平台的一些低价爆款遭受打击,代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KYCclothing旗下拥有欧洲13个自营店铺品牌,有意向者请加微KYCclothing详细了解。 迄今为止,还未纳入征税范畴的只剩下C2C平台上的一些个人网店、中小卖家和部分个人C2C模式的微商等,其余电商业态均需要工商注册、正常纳税,预计未来对这一部分商家的征税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限额需要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新政策,刘楠提出,自然年两万元的额度国人的消费能力遭受低估。这个限额会让各平台在上半年通过更加疯狂的价格战来锁定用户有限的额度,让行业竞争更加无序。不仅如此,各家电商无法获知消费者在别的平台的消费信息,超出限额后无法前置性提示不能下单,只能后置让客服联系取消订单,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而且会导致用户体验差和客户投诉。 “有人担心新政策可能有利于水货渠道,这应当引起重视,加大监管力度。”曾碧波希望正面清单能够面广一些,同时能够将保税及直邮区别对待。对2000元及两万元限额的具体计算、退货退税等细节也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许多跨境电商也认为,“阳光通道”两万元额度不够用的情况,很可能将消费者从已经阳光化的海淘推回代购渠道。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斌说,2000元和两万元的额度是否合理还须进一步去讨论,怎么制定的,是否科学,怎么计算出来的应该公示。但对一般消费者来说,目前2000元和两万元的额度基本是够用的,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限额肯定会动态调整。 在他看来,现在设的限额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对海淘的补贴,是国家的一种优惠,不可能不设上限,否则将使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不公平竞争,会对国内实体经济、外商在华投资等带来较大冲击。